1. 生活知識+
  2. 生活竅門
  3. 生活常識

番茄盛果期頻頻死棵?原來是它們在「作怪」

  • alphaP

  • 01-02

現在8月份,番茄進入盛果期,能不能有番茄賣就看這段時期了。可是,往年到了這個時候就會有農友反映,番茄盛果期出現頻頻死棵的現象,究竟是怎麼回事? 

今年小邦提前給大家梳理了一些引起番茄死棵的病害,以便大家做好準備,減少後期的損失。 1.疫黴根腐病
1471428356483.jpg

根腐病的發病部位在莖基部或根部。發病初期在植株的莖基部或根部產生褐斑,隨著病情加劇病斑逐漸擴大,稍凹陷,嚴重時病斑繞莖基部或根部一周,切斷植株輸送營養物質的途徑,根系吸收的營養物質不能向上輸送,葉片製造的有機產物也不能向下輸送,最終導致頂部莖葉萎蔫,進而全株萎蔫。

 將生病植株的莖基部或根部縱向剖開,發現導管變為深褐色,再發展根莖就會腐爛,不長新根,若是拔除病株可以看到粗根發生褐變,而細根已經腐爛。 

2.莖基腐病
14714283841079.jpg

莖基腐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僅為害莖基部。發病初期在番茄的莖基部皮層上生有淡褐色及黑褐色的斑點,嚴重時能繞莖基部一圈,致皮層腐爛,剖開病莖基部,可以看到木質部變為暗褐色,拔出病株,根系並不腐爛。病株葉片變黃、萎蔫,後期葉片為黃褐色並枯死且殘留在枝上不脫落。 

3.枯萎病

14714284113273.jpg

番茄枯萎病常常與青枯病併發,多在開花結果期發病,往往在盛果期枯死。在發病初期,中下部葉片在中午前後萎蔫,而早晚可恢復,以後萎蔫加重,後葉片自下而上變黃,根軟腐最後枯死。莖基部近地面處呈水漬狀,濕度大時會產生粉紅色或藍綠色的黴狀物。剖開病基部,可見維管束變褐。 

枯萎病病程進展較慢,一般15~30天才枯死,無乳白色黏液流出,有別於番茄青枯病。 

4.青枯

14714284411807.jpg

番茄植株開花以後,病株開始表現出危害癥狀。

(1)從時間來看:剛開始發病的時候,葉片在中午的時候萎蔫,早上和傍晚恢復正常,這種情況會反覆多次(若是氣溫偏高,土壤乾旱,隻需2~3天植株就會整株枯死),萎蔫程度逐漸加劇,直至最後枯死,但是枯死的植株還是青色的。 

(2)從部位來看:一般情況下,植株的上部葉片先萎蔫,然後是下部葉片,中部葉片最後才萎蔫。 

(3)病莖外部:病莖上開始可以看到水浸狀的小斑塊,後變成褐色。病莖表皮粗糙,在中下部常長出不定根和不定芽。 

(4)病莖內部:縱剖開病株莖部,會發現莖部維管束變黑褐色(根部維管束正常),橫切病莖,用手擠壓後發現,在變色的維管束的橫切面上會有乳白色的粘液溢出,這些粘液是病菌的菌膿,也是區分它與真菌性病害的最本質的特徵。 

5.番茄細菌性髓部壞死病
14714284859909.jpg

細菌性髓部壞死在發病初期嫩葉退綠,嚴重的植株上部退綠和萎蔫,同時下部莖壞死,莖表面初生褐色至黑褐色的病斑,外部變硬,縱剖病莖可見髓部變成黑色或出現壞死,維管束變褐,這些病變多發生在植株外部無病變的地方,髓部發生病變的地方則長出很多不定根。生產上,當下部莖被感染時,常造成全株死亡。濕度大時菌膿從莖傷口和不定根溢出。

14714285064198.jpg

(1)農業防治疫黴根腐病多是由管理不當造成的,高溫高濕或地溫低時容易發病。

1. 疫黴根腐病l 防治

在防治上要以管理為主,選用排水良好的地塊,適量澆水,防止大水漫灌,大水漫灌極易導致該病的發生和流行。在番茄定植後,要做好溫濕度管理,在控製濕度的同時,還要防止低溫過低,在地溫低時可以及時鬆土,以提高地溫,創造有利於根系生長的條件。在保護地種植番茄時,如果遇到連陰天要及時放頂風進行排濕。 

(2)藥劑防治防治時期要早,可選用的藥劑有1:1:2000的波爾多液、百菌清、代森錳鋅、乙膦鋁、甲霜.錳鋅、霜脲氰、霜黴威等。保護地還可以用百菌清或疫黴凈煙劑進行熏棚。 

2. 莖腐病及時拔除病株,病穴用生石灰進行消毒。進行藥劑防治時,可選用的藥劑有滅病威、多菌靈、百菌清等藥劑。 

3. 枯萎病 

(1)農業防治番茄忌連作,連作的地塊土壤偏酸性,田間病菌積累較多,易於發病。在種植時要進行合理輪作,盡量選擇前茬作物不是茄科植物的地塊進行種植。 

(2)藥劑防治若是發病,在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或惡黴靈進行灌根,每隔7~10天灌藥一次,連灌2~3次。灌溉的藥液量根據土壤乾濕度和植株大小來決定,以徹底灌透作物紮根範圍為宜,一般每株灌液100~400mL。用藥後3天內不能澆水,如遇雨或必須澆水,應於雨後或澆水後及時再次使用本產品。對於發病較重是植株要及時剷除,並對病株穴進行殺菌處理。且在澆水時要把健康地塊與發病地塊分開澆,以免病原菌傳播到無病地塊,引起病害大發生。 

4. 青枯病 

(1)農業防治 可以選用抗病品種,與非茄科植物進行輪作,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進行種植,若是低窪地應採用高畦種植。在田間發現病株後應立即拔除燒毀,並在拔除部位撒施生石灰粉或者草木灰或在病穴關注2%福爾馬林液或20%石灰水。 

(2)化學防治在青枯病發病初期用50%敵枯雙、4%嘧啶核苷類抗菌素、72%農用硫酸鏈黴素、30%噁黴靈、56%嘧菌酯百菌清、38%噁霜嘧銅菌酯、新植黴素灌根,每株灌0.3~0.5kg,8~10天灌一次,連灌2~3次,防治效果較好。在進行藥劑防治的同時,適當噴施一些葉面肥,可以有效促進番茄恢復生長,而少施氮肥,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也能增強植株的抗病力。 5.細菌性髓部壞死 

(1)農業防治在發病地塊避免連作,可與非茄科蔬菜輪作2~3年;施用經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不偏施、過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鉀肥;雨後及時排除積水;避免在陰雨天氣整枝打杈;發現病株及時拔除至田外深埋或燒毀等。 

(2)化學防治田間出現發病中心株時即開始施藥防治。可選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新植黴素40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等噴霧。每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