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如何給花翻盆、換土?如何讓盆土複壯?
-
alphaP
- 12-29

盆栽花卉經過不斷發育生長,植株健旺高大,根系也不斷往盆壁方向生長,使原來的盆子顯得越來越小,每過一至二年,盆中的養分也差不多已耗盡,植株的根系出現老化的跡象,葉子也因養分供給不足逐漸變黃變薄的現象,這時要考慮翻盆換土。
翻盆換土一般可選擇春季或秋季進行,翻盆換土前幾天一般不澆水,待其盆土半干後進行,若盆土過濕,則盆壁與泥土之間粘性過大不利於土球脫出,過干則植株缺水影響生長。
第一步
翻盆換土一般選擇在陰天或傍晚進行(翻盆換土後連續陰天最佳),可先在盆壁泥土旁邊用鐵釘劃一圈,以利土球脫出。
第二步
脫出的土球顯示根系已布滿盆壁周圍,原先儲存在盆土中的養分也被植株的不斷生長差不多耗盡。
第三步
土球脫出後,可輕輕將土球弄散,將慢慢地徹底剝除舊土球;或可用水充分沖洗,使根全部裸露出來;然後仔細查看根的狀態,將老根、壞根剪去。
第四部
在剪去老根、壞根的同時,可將植株內面橫枝、弱枝、重疊枝剪去,修剪的作用在於:一是減少葉子蒸騰以利植株根系恢復;二是植株生長多年樹冠需要修整。
第五步
若不經修剪直接上盆,植株可能會出現自然落葉的現象來適應分盆受損的根系(或很長一段時間沒萌發新枝),這叫「服盆期」。
經過上述方法處理後,可進入上盆程序。上盆前,盆底的出水口可呈「入」字形疊上二塊瓦片,這樣做的優點在於:一是使出水口保持流暢,可最大限度預防積水爛根;二是該出水口亦是盆底空氣的入口,可增加盆土內的空氣交換,方便根系呼吸,使植株保持最佳生長狀態。
第六步
出水口疊好「入」字形瓦後,可在盆底鋪上一層約2-3公分(視盆的大小靈活掌握泥土的厚度)預先經漚製好的有機肥泥土(或營養土),將經過根、葉修剪處理的植株放在盆中央,盆邊周圍可預留2-3公分的空隙。
第七步
將預留2-3公分的空隙用預先經漚製好的有機肥泥土(或營養土)填上,在填土前將盆面的苔蘚、雜草清去。填土不可填滿到頂,最少也得預留2-3公分,方便澆水儲水。
第八步
完成上程序後,一次性澆足定根水,翻盆換土工作就完成了。
盆土複壯圖解
翻盆換土後剩下的餘泥,所含供植物生長有機質已很少,我們可以經下列步驟進行複壯。
第九步
老將製作好的肥泥堆放進行發酵。
第十步
這是經半年以上充分發酵後的肥泥,放在太陽下暴曬(或藥物殺菌)後碾碎,為下次翻盆換土時使用。
花生麩(豆渣、菜餅、樹葉、青草)和泥發酵的好處有:一是減少單純用麩餅發酵帶來的汙染(異味),二是和泥發酵可使泥土也跟在一發酵,泥土中的細菌也隨發酵而分解,析出有機質,對植株生長有利。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