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知識+
  2. 生活竅門
  3. 急救常識

生活中超容易發生的「4類食物中毒」,專家教你預防方法!

  • Alma

  • 10-12

隨著健康知識不斷普及,老百姓對食品添加劑、農殘等問題的關注度逐漸提高,但有一類食品安全問題卻被大家忽視了,那就是食物中毒。它給人體帶來的危害遠不止拉肚子那麼簡單,還可能導致肝腎損傷,甚至死亡。本期,就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誌紅為我們細數一下,生活中那些近在咫尺的食物中毒。
 

危險分子一:細菌中毒

嫌疑犯:涼菜、剩菜等。

涼菜由於沒有經過充分加熱,而剩菜大都放置時間較長,很容易被大腸杆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汙染,尤其是溫度高的季節,微生物生長繁殖速度更快,汙染更嚴重。

另外,一些肉製品、家庭自製的發酵豆製品容易被肉毒梭菌汙染,如果沒有徹底加熱,食用後可能導致頭暈、肌肉與神經麻痹等中毒症狀。加熱不充分的魚蝦等海產品還容易發生副溶血弧菌汙染,產生耐熱的溶血性毒素,出現腸胃炎等中毒反應。

所以,涼菜最好現做現吃,熟食要充分加熱,海鮮一定要煮熟煮透。如果菜量大吃不完,建議提前撥出來,放入冰箱。
 

危險分子二:亞硝酸鹽中毒

嫌疑犯:醃菜、鹹菜等。

亞硝酸鹽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其本身還有一定毒性。過量攝入可出現腹痛、嘔吐、缺氧、呼吸障礙等中毒反應。

醃菜、鹹菜由於存放時間長,易混入各種細菌,這些微生物不斷生長繁殖,其中的硝酸還原酶會將蔬菜中本身存在的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如果泡菜、酸菜等在製作、發酵過程中條件控製不當,也可能混入雜菌,產生少量亞硝酸鹽。建議鹹菜醃製一兩周後再吃,此時亞硝酸鹽含量較低;吃前泡一泡,能減少鹹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一般泡2~4小時效果最好。

此外,不新鮮的蔬菜也容易感染微生物,產生亞硝酸鹽,導致細菌中毒。所以,蔬菜要吃新鮮的,尤其是硝酸鹽本身含量高的葉菜類、根莖類蔬菜最好及時吃完。

危險分子三:有毒植物中毒

嫌疑犯:有些植物天生帶毒,如毒蘑菇、苦杏仁、鮮黃花菜、四季豆、發芽土豆等。

毒蘑菇中的毒素極為複雜且性質穩定,耐高溫、耐干燥,一般烹調或加工都不能把毒素去掉。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藥物,導致病死率較高。所以,不認識的蘑菇一定不要采食。

苦杏仁、苦桃仁、李子仁、蘋果仁等,均含有氰苷類物質,在體內可釋放出氫氰酸,導致中毒,進而出現腹痛、腹瀉、惡心等胃腸道症狀,伴隨組織缺氧、呼吸困難等。所以,這些發苦的果仁最好別吃。

新鮮的黃花菜含有秋水仙堿,具有一定毒性。不過,經過干製的黃花菜,大部分秋水仙堿溶解於水中,使含量大大降低。相對而言,干黃花菜吃了更放心。

四季豆、豆角、扁豆等鮮豆類蔬菜,因為含有植物紅細胞凝集素、皂素等,如果加熱不徹底,吃了也容易導致中毒,出現惡心、嘔吐、四肢麻木等症狀。對這類食物,充分加熱是關鍵。

發芽或發青的土豆中含有大量龍葵素,過量食用易引起咽喉瘙癢灼燒、腸胃炎等中毒症狀。土豆要儲存在干燥陰涼的地方,有輕微發芽的可以深挖削皮直到看到新鮮質地,且烹調加醋處理。
 

危險分子四:魚類組胺中毒

嫌疑犯:引起中毒的魚大都是本身組氨酸含量高的青皮紅肉魚,包括沙丁魚、金槍魚、秋刀魚、青鱗魚等。

當魚不新鮮甚至腐敗時,其中的組氨酸在微生物作用下會轉化為組胺。組胺累積到一定量時,吃後可能出現頭暈、心慌、臉紅、胸悶等症狀。此外,食用不新鮮的海鮮、河鮮等,也可能發生組胺中毒。所以,魚蝦等水產品要趁新鮮吃,且吃前一定要充分加熱,煮熟煮透,不建議生吃。

其實,生活中稍不注意,就可能招致食物中毒,發病時間少則幾十分鍾,多則幾十小時。早期症狀常有倦怠乏力、胃堵、輕度惡心等,繼而發展到明顯的惡心、嘔吐、腹痛(上半部分疼痛難忍)、腹瀉等胃腸症狀,還可能伴有發燒、虛弱、肌肉無力等情況,因導致中毒的原因不同而異。進食後如果感覺身體不適,特別是沒吃過多食物卻感覺胃堵、反胃,最好立即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進行催吐,如果吐掉後感覺身體變得輕鬆,往往能避免嚴重的食物中毒。如果已經發生明顯的食物中毒症狀,除了盡量把食物吐出來之外,還要盡快就醫,告知醫生此前三餐所吃食物,以便判斷病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喜歡的話就分享出去吧!給更多人看到喔!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