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知識+
  2. 生活竅門
  3. 生活常識

【收藏天地】普洱茶,你又瘋了嗎?

  • alphaP

  • 03-24

第一:先來看看最近瘋轉的2014普洱春茶價格表:


猛海片區(毛茶/均價)

1、老班章古樹   8000-10000元/公斤

2、南糯山古樹   1200-1600元/公斤

3、帕沙古樹     800-1200元/公斤

4、老曼娥古樹   1600-2000元/公斤

5、南本老寨古樹   700-1000元/公斤

6、新班章古樹    3000元/公斤

7、那卡古樹      1500-1800元/公斤

8、賀開古樹      1200-1500元/公斤

9、班盆古樹      2500-3000元/公斤


易武片區(毛茶/均價)

1、颳風寨古樹  3500-4500元/公斤

2、麻黑古樹    1000-1300元/公斤

3、落水洞      1200-1500元/公斤

4、彎弓丁家寨  2500-3000元/公斤

5、高山寨      1500-1800元/公斤

6、大漆樹      1000-1200元/公斤

7、象明-蠻磚   800元/公斤

8、象明-倚邦   900-1000元/公斤


臨滄片區(毛茶/均價)

1、冰島古樹    15000-18000元/公斤

2、昔歸古樹    2200-3000元/公斤

3、千家寨      600-800元/公斤


普洱片區(毛茶/均價)

1、景邁古樹   1000-1600元/公斤

2、景邁生態茶  200-300元/公斤

3、景穀古樹    400元/公斤


  其中老班章最高點有人估計會衝到2萬/公斤!!當然,我們也看到中國普洱茶網最新從班章村村民高小城那裡獲得信息說,外面傳今年老班章村8000元一公斤是假的,班章村民大致的心理價位是5000元左右一公斤,才開始也可能是4000多一公斤,比2013年略漲一些。開盤4000-5000每公斤的班章價格,也是班章村民的心理價位。但這僅是開始,後期變化如何,則還要看市場的供求關係。但漲聲一片,是已經確定的了。


第二:營銷專家婁自田的2014普洱茶行業走勢分析;


1、曬青毛茶原料價格突破萬元

2、著名品牌有望成為著名造假品牌

3、特色小茶企被逼退出古樹茶原料爭奪戰

4、東莞茶倉將借勢放貨

5、傳統茶葉市場面臨洗牌

6、拚配技術,將成為中小茶企的核心競爭力

7、特色小產區將成為下一個炒作的概念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普洱茶行業將在農曆甲午年迎來重大轉折,茶商、茶人、茶企、資本、媒體等等,將重新聚集瀾滄江兩岸,成為這場普洱茶盛宴的重要角色。所不同的是,這一次的聚焦,因古樹茶而起,因假冒古樹茶而止,時間跨度長則至2015年,短則在今年便見分曉。


第三:回顧下那個曾經瘋狂的06、07普洱大崩盤時財經分析長文;

  資本就像汛期的洪水,隨時尋找投機的突破口。股市、房地產和普洱茶都是資金流動性過剩的典型。如果控製不了,過剩的資金就會給局部地區帶來滅頂之災。


  但是,與以前這些炒作截然不同的是,此次普洱茶炒作並不是由國內商家集合的行為,而是境外熱錢湧入國內,把持主導的一場小型利用通脹掠奪財富的演習,莊家滿載真金白銀全身而退,讓眾多的跟風者丟盔卸甲。其運作水平之高、組織之嚴密堪稱經典。


  被腰斬的普洱茶


  普洱茶跳水了。


  2007年5月,曾被爆炒至天價高位的普洱茶終於懸崖一躍,普降20%至50%。


  如同暴熱的股市隨著印花稅一夜提升,股指飛流直下,普洱茶這兩三年內被迅速炒作成長起來的「黑馬」也上演了一場驚天大逆轉。


  而去年同期,普洱茶牛氣衝天,風光無限,茶價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瘋狂增長令人目瞪口呆。


  廣東芳村,是全國最大的茶葉交易市場。以前,這裡長期是鐵觀音的天下,現在,鐵觀音與普洱茶已呈三七開的局面,芳村的茶商99%以上都涉足普洱茶。在這裡,老牌「大益7542」批號從去年的4000多元一件漲至8000多元,很快升至12000元、18000元、22000元,甚至上演了一天之內三次提價的加速度。


  然而,天堂與地獄總是一步之遙,短短幾天時間,曾經的輝煌就被一片慘淡所籠罩。


  同是廣東芳村,同樣的「大益7542」品牌,至今已跌至8000多元一件,在上海甚至6000元一件也無人問津。「06下關甲級沱茶」也由400元每公斤的價格頂點跌落到現在的195元每公斤。


  降價幅度之大令人瞠目結舌。


  「今年的普洱茶太恐怖。」珠海的一位茶商說,「跳水快得讓人來不及反應,就3天時間,前天還是22000元一件,第二天上午就跌到15000元,第二天下午就12000元,第三天剛睡醒就是9500元了。」


  在芳村,至少70%的茶商被套牢。而在普洱市茶源廣場,多數商家都訴苦已經一個多星期沒有交易,原來每天接待客人泡茶要用三桶水,現在半桶都不到。


  並且普洱茶如同股市一樣開始了漫長的「跌跌不休」。7月13日,首屆雲南普洱茶春茶博覽會在昆明國際會展中心開幕,表面上人聲鼎沸,但很多人都隻是來探探風向,真正來自外地的茶商明顯縮水。

14899049457292.jpg

  做莊路徑圖


  炒作往往意味著暴利,曾經的炒蘭花、炒藏獒、炒公墓、炒車牌,每一次都凝聚大量渴望財富的眼球。


  但是,與以前這些炒作截然不同的是,此次普洱茶炒作並不是由國內商家集合的行為,而是境外熱錢湧入國內,把持主導的一場利用通脹掠奪財富的演習。達到高潮後戛然而止,莊家滿載真金白銀全身而退,讓眾多的跟風者丟盔卸甲。其運作水平之高、組織之嚴密堪稱經典。


  讓我們尋蹤蛛絲馬跡,解剖普洱茶的運作路徑。


  1.準備


  事實上,港台遊資早已對大陸虎視眈眈。


  一方面這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另外這是一個尚不成熟的市場;更重要的一點,這個市場具有一定的封閉型,內外的信息交流存在一定落差,容易通過炒作達到高潮。


  不過,與索羅斯仗火明搶不同的是,他們使用的武器不是金融產品,而是普洱茶這一普通消費品,其謀勢更長久,也更為不動聲色。


  不可或缺的特性。


  首先就是資源具有壟斷性和珍稀性。


  普洱茶的生長條件獨特,需要充足的陽光,溫暖多雨的氣候,年平均氣溫不低於0℃。而該地區僅存於瀾滄江兩岸的丘陵地帶,其中以臨滄、思茅(後改名為普洱)、西雙版納3個州市最為集中。


  並且,普洱中的名品當屬「古樹茶」、「老樹茶」,其茶氣十足,味厚醇和,深受市場追捧。但是,這些茶樹都是成長幾十年的珍稀品種,一棵樹的產茶量也就區區幾斤,這更加劇了資源的稀缺性。


  從普洱茶的製作工藝來看,普洱熟茶需要經過一段相當長時間貯放,味質穩凈後才上市銷售,貯放時間越長越好,一般需要2~3年,干倉陳放5~8年的熟茶譽為上品。由於這種特性,也養成了普洱愛好者愛收藏普洱茶的傳統,非常類似茅台陳釀,隨時間增值的藍籌概念。


  其次,普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清朝曾入選為貢茶,並且茶馬古道的傳說歷史悠久,有足夠挖掘的亮點可以炒作。


  更重要的一點,普洱茶的價格之低廉是「藏在深山人未知」。在2004年,買一公斤鐵觀音、烏龍茶的價格,可以買10公斤以上的普洱茶。除了圈子裡的人知道含金量外,生產商由於相對分散和閉塞,對其價值認識不足;而終端消費者更是一無所知,隻要挖掘出含金量,自然容易吸引到大量的跟風者。


  事實上,歷史上普洱茶有兩次炒作風波,第一次是1950年後的香港,第二次是1995年後的台灣,都曾掀起了普洱熱並將茶價炒到了高潮。


  1999年台灣的普洱茶市場崩盤後,港台的茶人(實際是莊家或炒手)就開始把眼光投向大陸普洱茶的產地雲南,而大陸當時由於消息閉塞,不但沒有把普洱茶當名貴的品種,老茶的原持有人不但分散,信息少,還都擔心這一片片冷冷的老茶壞在手裡。


  面對這片未被開墾的內地市場,炒作者焉能不出重拳?


  2.布局


  港台大炒家相中這一塊風水寶地後製定了周密的操作計劃。為了順利囤積普洱茶拉抬價格、安全出貨,組織內部做了嚴密的分工,還雇傭了整整一個股票操盤手團隊來當顧問。這些在後來的普洱茶坐莊操作過程中可以看出端倪。


  (1)吸籌:「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


  2000年前後,進入大陸的港台茶商雇傭了大批收茶人前往雲南各城市的茶廠、茶莊、供銷社、甚至邊遠村寨收購老茶。


  由於當時國內的普洱茶並未普及,收購成本非常低。而且由於是大量掃貨,最初兩年每公斤的收購價甚至不超過10元,而收茶人的費用則按每片茶餅1元的價錢給付。雲南一些邊遠村寨普洱老茶的收購價更是便宜得驚人。


  三年左右,便將雲南大部分的陳年老茶收購殆盡。到2006年普洱茶大熱期,真正具有收藏價值的原產地普洱陳茶大部分已經進入各大莊家的倉庫,每個莊家都至少擁有數百噸存貨。


  這樣一來,具有收藏價值的老茶基本被莊家控製,保守估計佔了七成。


  (2)壟斷:控製上遊產業鏈


  雖說普洱茶資源稀缺,但是畢竟屬於可再生資源,因此對上遊生產廠家一定要牢牢控製。所以在掃貨同時,港台、廣東商人還開始陸續介入了雲南茶廠的併購重組。


  其中,雲南省四大老品牌普洱茶生產企業之一的雲南普洱茶(集團)有限公司在2004年秋天改製時,被香港長泰集團以2100萬元人民幣收購。


  與此相仿,眾多改製後的大茶廠,其股東結構中或多或少都有港台資本的影子。2004年底,有60多年歷史早已資不抵債的猛海茶廠被博聞集團整體兼並,這又是國內的投資集團介入普洱茶生產的典型。


  除了控製茶廠外還要控製茶山(茶園)。在雲南出名的茶區,每一座山都有人炒。易武茶山主要是台灣人在收,景邁茶山主要是日本人。


  類比股市,很明顯屬於上市公司和莊家攜手操縱的類型。這樣的莊,誌在長遠。


  (3)輿論造勢


  由於普洱茶不是生活必需品,並且亮點還不為人所知,所以輿論造勢成為關鍵的一個環節。這也是大炒家的主要著力點。


  從2005年開始,港台炒家就重金投入媒體,進行輿論造勢。據說其中一個大炒家集團在普洱茶概念的推廣上耗資2億元。很多股東一開始都有意見,後來一盤算大家都認為很值。


  採用的手法多種多樣,能喝的古董、減肥、養生、慈善義拍、奧運等,但凡能沾上邊的都大手筆投入。開始是馬幫聲勢浩大進京再現「茶馬古道韻味」,40多人120匹馬,一路義賣大半年從雲南直到北京,在老舍茶館舉辦「盛世福壇馬幫普洱」新聞發布會和現場拍賣,沿途建希望小學等,讓普洱出盡了風頭。後來,100克「宮廷普洱茶」在廣東拍賣出16萬元的天價。此後,各色馬幫行動與「高潮迭起」的普洱茶拍賣層出不窮。


  到今年初,更有一支龐大的恭迎隊伍進京迎接一塊百年宮廷普洱榮歸普洱故里。


  這塊百年普洱被譽為「茶祖」,享受了明星般的待遇,恭迎隊伍穿越九省市,所到之處皆有人「朝拜」。等到了當時的思茅市,其隆重更是登峰造極,彩旗飄揚、警車開道、直升機護空,禮炮相迎,一時萬人空巷。


  更為重要的是,炒家充分領悟了文化的含義,因為普洱茶如果不賦予文化的內容,炒作的持久會打折扣。所以港台茶人(也許是幕後的莊)以茶學大師、文化人的面孔出現,四處宣講茶文化,出版刊物,建立古色古香的茶學網站、研究所等,充分借鑒了在香港台灣的炒作手法。


  鄧時海,台灣師大教授,台灣普洱茶協會創始人。1995年出版了後來被公認的普洱茶巨著——《普洱茶》。他也是1999年第一批就到大陸收老茶的人。


  鑒於老茶稀少這個事實,2005年,鄧時海與台灣的另一茶人耿向新合作,推出了《普洱茶續》,倡導「喝熟茶、品老茶、藏新茶」的普洱教條,這樣也就從理論上奠定了炒作基礎——普洱已經脫離消費品,更多地融入了金融產品投資保值的特色。


  王曼源,香港榮源茶行貿易公司董事長、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他的公司是普洱茶在香港出口的集散中心。他曾提供資料與黃健亮合作,在台灣編輯出版《普洱茶譜》一書,用茶文化帶動茶產業。


  (4)政府公關


  這是非常本土化的一筆。


  港台商人與大陸打交道多年,深知這塊土地的秉性,要想做大事,不藉助政府的力量是很難成功的。所以,政府公關成為普洱炒家最為慎重的工作重心。


  在學術方面,港台茶商贊助研究機構挖掘普洱的保健機理。其中,中國農科院茶葉所、雲南農科院茶葉所和雲南農大等科研單位,都圍繞普洱茶的品質形成機理和保健功能出版了大量研究論文。而這僅僅是影響政府工作方向的前期鋪墊。


  對於政府公關,港台茶商是摸準了地方的脈搏。


  由於雲南地處偏遠,工業基礎薄弱,發展經濟需要新的支撐點,港台炒家利用各種社會資源極力遊說政府對投資普洱立項。另一方面,以境外資本投資為由進入當地布局普洱資源。這樣做的目的是一舉數得,除了可以低成本壟斷上遊資源,更可以以外資之名獲取當地政府的超常規支持。同時,由於政府對於投資中出現的泡沫容忍度較大,這樣也具備了炒作的政治環境。


  從1993年開始,思茅市每兩年舉辦一次普洱節,至今已有八屆。當地也將普洱茶產業先後由「重要產業」提升至「支柱產業」,後又提拔至「第一支柱產業」的高度。


  2005年,在雲南省茶葉工作會議上,雲南省提出要將「雲茶」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使之成為雲南繼「雲煙」、「雲花」、「雲葯」之後的又一知名品牌的政府戰略。這一戰略實現的標誌當屬2007年4月8日思茅市改名為普洱市。


  3.炒作拉抬


  一切的布局都為了炒作獲利。


  為了能拉抬價格,普洱茶商的運作手段花樣繁多,令人不得不服。


  從2005年至2007年5月,炒家通過各種手段推漲普洱茶的市場行情。茶市開談必有普洱茶,茶商們碰面談及較多的不是茶品,而是:「你存了多少貨?」「今天又漲了多少?」


  一位溫州搞建材的人這樣形容飛漲的普洱行情:「12000元一件時,朋友勸我投資,我沒敢,畢竟對普洱茶一竅不通,不知水深水淺,怎可盲目跟進?!」


  誰知道幾天時間漲至16000元,眼看著衝破18000元、20000元,讓他感覺白白錯過了抓住財富盛筵的機會。


  在拉抬中,股票操盤手的諮詢功不可沒,從具體細節不難發現操作股市的筋道:


  (1)龍頭股帶動板塊內其他股票上揚


  如果說占普洱茶產量70%的名廠(猛海、中茶、下關等)就是普洱茶的龍頭板塊的話,那麼「大益7542」就是這個板塊中的龍頭股,龍頭股大漲自然財源滾滾。


  本來普洱就有越陳越香的概念,老茶對新茶是「十年十倍」,所以港台炒手先從囤積陳年老茶開始,帶動了新茶的價格上漲。同樣的手法用在一家茶廠的不同品種中,量少的高端品種先把價格拉高,然後量大的中低端品種慢慢出貨。比如高端「大益7532」紀念版帶動量大的「大益7542」價格上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在普洱炒作的高峰期,到雲南旅遊的遊客幾乎每人都會買回幾餅價值不菲所謂的老樹茶普洱,不知道雲南應該有多少高產的老茶樹。這與當年一隻鱉生產出成千上萬瓶「中華鱉精」何其相似。


  (2)對敲拉高


  這裡面的手法更是繁多。


  首先是拍賣。


  2004年春節,魯迅和許廣平珍藏的3克清宮普洱茶拍出1.2萬元,相當於每克4000元。


  2005廣州茶博會上,德利茶業僅50克重的陳年舊普洱,被香港客人鍾先生以13.8萬元拍得;猛海興海茶廠的普洱斑章熟餅,則以8.8萬元被買家競得。


  2005年,「馬幫茶道·瑞貢京城」老舍茶館,薑昆主持拍賣,張國立先生捐獻出來的一桶茶(7餅),以160萬的價格成交。


  2006年9月,昆明首屆中國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上,瀾滄古茶有限公司的雙綠牌宮廷散茶一百克茶葉以22萬元被成功拍賣。


  2007年5月,深圳茶博會上,臨滄鳳慶茶廠的一餅499克的名貴普洱茶——「錦繡茶祖」,以40萬元高價被拍走,每克800多元,創下新茶拍賣最高紀錄。


  這裡面的貓膩很多。


  如果是廠家的貨已經供不應求,請多家經銷商來參加拍賣,拍出高價,兩相情願,這個自不必說。但是很多拍賣都是安排好的,邀請了一幫托兒,事先做好了局,然後起拍。


  這些托兒在台下此起彼伏拍得不亦樂乎,其實目的就是製造一種氣氛,製造價格幻想,製造稀缺概念,拍出天價後就打開了其他普洱茶的上漲空間。如果真有參與競拍的其他人,好,茶就是你的了,更是魚與熊掌兼得。


  其次是自買自賣。


  無論在股市還是普洱茶市,多數的人都是因為價格快速上漲才跟進的。炒家先在市場上賣出20%,再通過親信以高價回收,製造漲價與缺貨的假象,循環數次,通過控製發貨節奏與數量,茶價在最終流向終端市場的環節中一輪輪被抬升。


  這樣必然吸引更多的散戶追加資金跟進。當茶價到了莊家所認為的高點時,散戶以及吸引的資金也到了一個龐大的支撐面,莊家有節奏的「拋盤」開始。


  等到達到理想價位散戶大批接手時,價格已經翻了幾倍了,各級的莊家都有這類的動作。「等莊家把所有貨拋空,三級市場的價格還在漲,散戶一跟進就發現無人接盤了。」


  還有縮量拉升。


  首先是港台炒家手中囤積了多數的老茶,包括2000年前後收購的和從港台迴流的。接著經銷商看到拍賣後價格暴漲,也開始囤積各類老茶新茶。


  大炒家控製了上遊。茶廠和經銷商簽訂一筆合同,但第一次隻給20%的貨。等到價格達到理想價位後才全部供貨,這樣人為製造市場的飢餓感。當將整個市場的胃口吊起來的時候,新茶老茶一古腦全傾銷出去。


  這幾乎就是股市拉抬的現實翻版。


  有了價格的支撐,加上「儲藏增值」概念以及文化的包裝,普洱茶一下子「烏雞變鳳凰」,成了身份、文化甚至宗教的象徵。一位溫州茶商這樣形容普洱茶熱:「珠海一個老闆特意請我去喝茶,開口就是這款普洱茶市值兩萬元一件,洋洋得意。我一喝,告訴他這茶一般,隻值九千。他立即扔了,問我最貴的茶多少?」


  他認為,最貴的普洱茶才能顯示出自己的身份。


  正是如此,大量連「生茶與熟茶」、「曬青與炒青」都分不清,甚至受誤導認為「黴味就是陳味」的散戶在今年初湧進普洱茶市。白領飲普洱茶展示自己的時髦,並不懂茶的文化人以飲普洱茶體現自己的內涵,商人送禮以送普洱茶為檔次,甚至機關內的司機也要學著手端一把紫砂壺品普洱茶色、聞普洱香,整個市場都為之瘋狂。


  炒到了後期,成品普洱已經供不應求,就開始炒「期茶」。新茶未上市,炒家就開始炒作訂單,白條代替實物,操盤方式依舊。在那個時期,拿到茶就意味著拿到了暴富的機會,誰去細心考慮能否賣出去?


  4.出貨:有條不紊


  出貨是獲取暴利最為關鍵的環節,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一個環節。如果控製不當,不僅前面的投入全泡湯,更糟糕的是真金白銀換回來的是一大堆吃不完的普洱茶,這就真為了雲南地方經濟作貢獻了。


  所以,這是港台炒家控製最為嚴密的一環節。


  (1)有組織出貨


  控製市場供給,嚴格地按照比例和規定順序出貨。


  其實在大炒家密謀炒作之初,大家就有了一個初步的框架界定,按照各自實力、資源的多少劃分座次,設計出貨順序。誰什麼時候出,出多少,以什麼價格出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


  (2)經銷商嚴格分級


  對經銷商,也通過分級和買斷代理權的方式實現嚴密控製。


  如大益茶廠通過與經銷商簽訂合同,以每家交納保證金來控製第一級經銷商。第一級經銷商2007年(年初為全國46家)保證金為3000萬,這樣才能以出廠價拿到貨;二級經銷商每家2000萬,三級1000萬;


  一級發展二級,二級代理開始發展三級代理,三級代理又發展散戶。保證金一交,未來市場上普洱茶滯銷和價格下跌的風險就一級一級由廠家向小經銷商和散戶傳遞了。


  (3)經銷商也必須遵守發貨的秩序,否則會有嚴厲的懲罰。


  由於大宗商品出貨量太大會嚴重拖低市場價格,而且要是有個別老鼠倉那就麻煩大了,所以在行內幾乎採取的是黑社會般的控製秩序。


  據傳,一旦發現老鼠會,滅鼠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顆子彈。這樣一來誰也不敢做老鼠,而且沒有必要做老鼠。於是在嚴格的監督下,出貨順序有條不紊,而且大炒家繼續推高普洱茶價格。


  (4)放量甩貨,詐取最大利潤


  製造好稀缺概念之後,在嚴密的安排下,大量的普洱茶以非常「稀缺」的姿態靜悄悄流入市場。其中「中茶」在今年突然向市場增量2萬噸普洱茶,「相當於增加了四個大益茶廠。」茶市經銷商心有餘悸地說。


  事實上,自1996年昆明茶廠停產至2006年開工,十年間「中茶」都未生產過普洱茶。2006年3月,中國土產畜產雲南茶葉進出口公司重新獲得了「中茶」商標使用權,此時原先旗下的下關、猛海茶廠早已剝離改製,隻剩昆明茶廠一家,且年產量據說不足2000噸。


  這樣的情況下,「中茶」開始以每公斤50元授權其他廠家使用「中茶」商標並將批號分字頭賣斷。「珍稀普洱」的供給量暴增!「大量貼牌導致質量混亂,暴跌,引起炒家恐慌、拋售,又將『大益』、『下關』等在高位運行的品牌拉下水。」其中「大益7542」在2007年5月20日由1萬6千/件跳水到1萬1千元/件標誌主力已經出了大部分的貨,開始甩貨尾盤。


  而港台大炒家的老茶餅藏量是另一個考核指標。據「炒茶人」描述,他們已經提前幾個月出了大部分。中炒家(一級和雲南二級經銷商)大約晚一到兩個月出完,並且雲南的經銷商沒有一個被套。


  這個可以從拍賣市場看出端倪。


  寂寞古茶樹


  瘋狂過後總歸要平靜下來。


  流動性泡沫泛濫的時候,整個市場一片繁榮;一旦炒作的資金撤離,由於缺失基本需求的支持,市場頓時廢墟一片,除了炒家捲走了真金白銀外,整個市場無一人能夠倖免,散戶、政府、企業和茶農都成了這場遊戲的犧牲品。


  整個雲南的茶市經歷普洱跳水之後是一片蕭條,並且曾經繁榮的副作用也在慢慢體現:由於普洱被炒作得太高,出口市場和藏區市場消費嚴重萎縮,因為價格已經大大超過消費者能夠接受的程度了。景穀馨茗茶業有限公司的管笛透露,企業在前4個月每月普洱茶銷量30噸,5月甚至達到40噸,至6月突然跌至2噸。


  虛幻增長的GDP一旦落下來,地方政府的業績也便打了折扣。在部門利益、地方利益的驅動下,地方政府開始積極托市。雲南從茶界到政府部門都在竭力解釋:縮水隻限於個別幾個大品牌,多數普洱茶價格並未受到明顯影響,甚至有個別茶品的價格逆市而上,雲南本地媒體甚至喊出捍衛本地產業的口號。


  還有,在普洱的暴利神話誘惑下,很多地方紛紛投資上馬小茶廠,新辦茶廠有如雨後春筍在雲南幾大茶區湧現,多的一個縣竟有500多家。但事實上,小茶廠利潤一般不超過30%,大廠30%至50%,更多的利潤則被來自廣東、福建的一級代理、二級代理賺走。而一旦茶市崩盤,所有的投資都隻有任憑雨打風吹去。


  另一方面,虛假的市場需求,也刺激了茶農大量投資茶園。因為一公斤台地茶可以賣到60元左右,再加上產量高,效益就要比「老樹茶」好得多,所以就砍掉森林,大面積種植台地茶。


  這裡講的「老樹茶」,是指自然在林間生長的茶樹,他們並不破壞自然植被,隻是在森林中灑些茶樹種子,任其自然生長。不過這種老樹茶產量非常有限,採摘成本也比較高。採茶的季節,從早忙到天黑,不過能采上一簍茶而已,曬乾了不過一兩斤。一家人假如有50畝這樣的自然林,一年產量不會超過100公斤。


  「台地茶」則不同,這是1949年後逐步發展建立的密植條栽茶園,「集中連片、高產」。所以開墾方式是先把成片的森林砍光,燒光,為了追求高產大量施用化肥、除草劑,殺蟲劑。這樣的一畝茶園產量動輒可以超過兩百公斤。


  事實上台地茶,不耐病蟲害,再加上自然植被被破壞,隻能依靠化肥和農藥生長,長此以往,普洱茶資源將遭到破壞,對品牌的持久發展極為不利。


  在老茶客品鑒中,老樹茶和台地茶的品質,可謂是天壤之別。老樹茶「耐泡」,老樹茶泡上七八遍茶味依然很濃,台地茶泡三遍以上就和清水一樣。


  本來普洱的牌子在於老樹茶,但是在炒作浪潮中,茶商利用消費者普遍鑒別力不強的現實,更願意收購儘可能廉價的茶葉,反正壓成餅,消費者也識別不了。於是出現了有趣的現象:一方面到處都在砍掉自然林,種植台地茶,六大茶山的原生態環境幾乎毀壞殆盡;一方面「古樹喬木茶」卻成了茶商和政府打廣告的重要賣點。一位地方林業工作幹部也感慨:「沒有辦法呀,保護自然生態是軟指標,引進投資,搞開發是硬指標啊!」


  這樣下去,大概幾年以後要喝到老樹茶也就難了。

第四:歷史的輪迴?

  看完這個,對比近7年後的今天普洱市場,是不是又有幾分相像?但願歷史不會重演,但願普洱茶市場能發展的更穩,讓我們喝杯放心茶。一切都走著瞧吧。。。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